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。
身体自然平躺仰卧,胯关节放松,两腿弯曲,小腿向内收,两脚心相对,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,两手心放于小腹处,掌心向着腹部。
摆好姿势后,微闭眼,心中默念「虚」字,以鼻吸气,意想气聚于小腹处,再滚动到后腰;以嘴呼气,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。
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。
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,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。
姿势依旧为仰卧,两脚心相对,腿似环,两手重叠或交叉轻轻的放在头上,手心对着头顶百合。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,对失眠、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通过练习,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!
松开的前胯是补肾的前提。
前胯不松,”卧”的时间不能持久,也不易入静。为了更快地松胯,一般摆好卧功姿势后,可以先把两手放于两膝内侧,轻轻地一下一下推按。
坚持练一段时间前胯髋关节处就会松开,两膝可以平贴于床。到了这时候,在睡眠的状态,姿势也易变形。初用这两个姿势睡觉,可能前胯没有松开,这时可以采取两膝下放书或毛毯的方式来过渡。
以著名道士陈抟(号希夷)之号而命名。
具体方法是侧身睡,如果左侧睡则曲左胳膊,手垫在脸下,耳朵放在大拇指与食指之间,使耳窍下留一空处。曲左腿,伸右腿,腰背躺直,少腹顺达,泰然躺在褥子上。右手心贴在肚脐上,凝神脐后部位,想象自己全身像水晶一样光明,好似睡在平静的水面上,下空无底。并存想身上被褥都化作白气,周围环境如同一个鸡蛋,浑然光洁,而自己睡在它的中间。右侧身睡的方法反过来就可以了。
附陈抟诗一首:
“至人本无梦,欺梦乃游仙;真人亦无睡,睡则浮云烟。炉中长存药,壶中别有天;欲知睡梦里,人间第一玄。
所谓五龙乃是指两手,两腿和躯干,这五个部位要盘曲如龙,故称五龙盘体,具体姿势如下:
1、身体侧卧:向左向右均可。古称左龙右虎,都是练功的好姿势。
2、以左侧卧为例,把左手大拇指,轻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,食指和中指贴着左太阳穴,无名指、小指自然分开附于头侧,左肘弯屈贴靠胸肋,附枕而眠。
3、右手屈肘,张掌心劳宫穴贴于左肩“肩井”穴上,右肘轻搭在左肘上。
4、左腿在下,屈膝全曲,犹如弯弓,弯曲以自己舒适为度。
5、右腿微屈,重叠在左腿上,右脚在左脚“跌阳穴”,左腿贴右腿脚后跟。
6、双目微闭,自然呼吸,全身放松,将所有的事情放下。
二、练功方法
1、首先由下到上,再由上到下的放松一遍全身 (松体,无论修习哪种静功都需要)
2、放松后,思想集中在耳朵上,注意倾听呼吸的声音,意念随着一呼出气,一吸进来,使意与气合(实则就是听息的功夫);同时让头颈随着呼吸,呼气时微微外伸,吸气时微微内收,要用意不用力,以外形只稍稍有些动作,外人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为度。这是使形与气合。
如此,意、气、形三者合为一体,慢慢过渡到自然而然无需用意,则三者都能自动运转,则身心清净,呼吸自然变深变长,乃至进入胎息。
练到一定程度呼吸有时会发生变化(自行产生,无需刻意),如单吸不呼,或单呼不吸,或不吸不呼,一切要顺其自然,不能有意强求。
功态中如果想翻身,则可由右卧转身变成左卧,方法姿势一样,唯动作左右互换。姿势不可散乱。
练功中如果睡着了,不必管它,功态中睡着与平常睡眠不同,由于一念贯穿,在睡眠中仍旧在自动练功。
第二天醒来时,如果姿势已散,则仍要恢复卧姿,再练习3-5分钟,然后按照身心一体功方法收功即可。注意一定要收功(需注意,任何功法唯有收功才是修,否则虽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好处,但并非修习)。
睡姿最好慢慢养成习惯,即使夜间翻身也不散乱,唯左右互换,则肝肺气血自动调和流注,使睡中得益更大。
三、收功方法
把意念集中到肚脐下丹田处,心里默念:“引气归元,收功圆满”三遍,然后慢慢转动眼球,左转三圈,右转三圈,然后轻轻活动头部、肩部与身体,动作要有由小到大,再搓搓脸,梳梳头,然后缓缓坐起。注意不要马上喝水、吃东西及剧烈运动,要等身体慢慢恢复到常态,心率也由慢转到正常速率时,再进行日常活动。
四、注意事项
练习侧卧时枕头要比仰卧略高一些,一般以自感舒适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