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归处,即是天地!在千年道韵中唤醒身心本源,以自然之道,养自然之身!遇见武当!遇见更好的自己!

武当不在山,而在动静间

武当不在山,而在动静间

"遇见武当"追求并倡导"身心健康·道法自然"

我们尝试以现代视角诠释千年智慧,拥抱"简生活"重构都市日常,坚持"微修行"培育心灵觉知,践行"轻养生"提升生命能量,感悟"泛成长"打造学习场域。
在这里,每一程山水都是身心疗愈的课堂,每个生活细节皆可成为修行道场。

我们相信,真正的成长始于与自然同频,与自我和解!
遇见武当,遇见身心俱安的理想生活范式!
遇见更好的自己!

资讯动态

06

2025 - 06

武当玉虚宫:紫禁城的道教倒影

踏入武当山,玉虚宫曾是最恢弘的存在——它被誉为武当山的“故宫”。明朝永乐年间,皇家工匠们在此挥洒汗水,“北建故宫,南修武当”的壮举下,玉虚宫拔地而起,九进院落如神龙盘踞,红墙碧瓦直逼皇家气象。 这片巍峨殿宇,宫名“玉虚”,暗藏道教宇宙玄机——传说那是元始天尊居住的仙境,玉虚宫便是这仙境在人间的投影。 如今虽仅存御碑亭、红墙与玉带河蜿蜒,但当你静立其中,依然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威严——残垣断壁间,仙家气度犹在,诉说着“大道无为”的永恒寂静。 更有一则神奇传说:永乐年间修建时,龙王感念真武大帝恩德,于玉虚宫门前一夜之间化出“玉带河”,以河水守护宫观安宁。 玉虚宫,是皇权与神性交织的巨构,纵然沧海桑…

03

2025 - 06

“治世玄岳”牌坊–武当仙界之门

武当山脚,有一座巍峨石坊如天门耸峙——这便是赫赫有名的“治世玄岳”牌坊。它非仅是山门,更是大明王朝信仰的丰碑与武当神韵的凝结。

30

2025 - 05

舍即为得:道家的智慧

道家“舍即为得”的核心,在于洞察了得失的辩证关系。表面放弃,常暗藏获得;用力追逐,反而可能落空。这并非消极,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。

30

2025 - 05

止水之心待浮华

老子说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,“无为”不是躺平不干,而是懂得“洞悉规律、顺势而为”的智慧。就像种树,硬拔苗助长反而坏事,顺应天时浇水施肥,它自己就会茁壮成长。

30

2025 - 05

道法自然,逍遥天成

道家思想如流水,主张“道法自然”,认为宇宙万物自有规律。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”,水顺势而下滋养万物,却从不争抢,揭示无为而治的智慧——顺应规律胜过强行干预。

29

2025 - 05

我们不要“五色令人目盲”

晚高峰的地铁里,挤满了刷短视频的青年。他们举着发亮的手机,瞳孔中闪烁着不断跳跃的荧光,像极了《战国策》里“目眩五色”的齐国人——当年临淄城的商贩用彩绸装点街道,引得行人只顾看热闹而忘了出门目的。

特色人文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
武当武术

源自武当道教文化,刚柔相济,动静结合,将武术技击与健身强体融为一体。其以柔克刚,以静制动,后发先制,四两拨千斤,包含了人生的处事哲学。

伍家沟民间故事

传统历史和民间文化,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,自成脉络形成的民间故事。总体上积极向善,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。

武当山庙会

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,每年两期,以三月三、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。具有较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。

武当山宫观道乐

又称“武当韵”,系湖北秦巴地区民间文化与唐代至明代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。表演形式多为歌、舞、乐一体,是道乐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遗产。

吕家河民歌

历史悠久,早在周宣王时即已广为流传。按内容可分:阴歌、阳歌和长篇叙事诗,时空跨度较大。曲调十分优美,大江南北的特色在此多有反映。

武当神戏

与武当山道教活动紧密关联,道教仪式前需演唱敬神戏,后发展为香客集会、许愿等场合的固定演出形式。演出时通过幕前幕后帮腔展现鲜明特色。

尹吉甫传说

尹吉甫为西周时期房陵(今房县青峰镇)人,曾任周宣王太师,相传是《诗经》的主要编纂者及代表性作者,传说以口述形式记录其重要生平事迹。

女娲传说

作为祖先神的女娲,其传说形式多样、题材丰富,留存着早期神话中人神一体的显著特征,彰显着鲜明的竹山(古称"上庸")地域文化特色。

郧西七夕节

郧西县是牛郎织女的故乡,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。境内有许多自然地貌与牛郎织女故事中可以相互印证,且相关古迹和传说亦相吻合。

绿松石雕

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,商代铜器已见绿松石应用。工艺融合南北玉雕技法,将材料特质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。十堰是优质绿松石世界著名产地。

郧阳凤凰灯舞

俗称“玩凤凰”,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。是“楚人崇凤”遗风的活态遗存,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不多的灯舞艺术形式,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。